> 业界 >

云南麻栗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1分37秒浓缩边疆新画卷

时间:2022-09-21 09:23:30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一步一景,处处富足。边民富、边疆稳,扮靓边陲、照亮边境群众安宁幸福好日子……”8月20日,麻栗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1分37秒的镜头浓缩了麻栗坡各族人民群众更富足、边境更稳固、幸福更绵长的边疆新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麻栗坡县全面落实省、州各项部署要求,奋楫前行、兴边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强边

爱党爱国“声”入人心

在祖国南疆边陲,麻栗坡县各族群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让党的声音在边疆热土“声”入人心。

142所“老山精神”大学堂、1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0个宣讲团、115支“老山突击队”、1842支群众服务队齐发声、话发展、聚力量,党的理论飞入边疆壮乡苗岭瑶寨傣家,成为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第一专题”,成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成为寻常百姓家火塘党课、院坝夜话、门槛家常,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麻栗坡县坚持以组织建设强基固本,构筑百里边疆党建长廊,让党旗始终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始终在边境一线闪闪发光。

富边

融合创新繁荣发展

这十年,麻栗坡县克服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等困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挂联单位以及外交部、上海静安区的鼎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精准打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攻坚战,实现91个贫困村19082户74879名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麻栗坡县致力补齐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的基础设施短板,文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保至麻栗坡段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27公里,县、乡、村(社区)公路路面全部硬化,所有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2.8%,“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打通乡野阡陌,畅通边境群众“心路”。8224件水利工程促粮增产增收。509件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17.1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村村通动力电、行政村4G覆盖率达100%,5G信号实现县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麻栗坡县持续发展壮大以产业为支撑的村级集体经济,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高原农特产品等特色产业成为边境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源头活水,2021年全县94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4588元、3680元分别增加到33755元、13338元,边境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甜、日子越过越红火。

麻栗坡县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成功引进海隅钨业、紫金钨业、天雄锰业、大唐国际、金马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入驻麻栗坡,推动发展天保国际货场、大唐国际发电、柳家湾水库等一批项目惠民创收。十年来,麻栗坡县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41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479.18亿元,全县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00.55亿元,年均增速达10.5%。

兴边

心系群众关注民生

麻栗坡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百姓冷暖、民生福祉放在心头、抓在手上,一大批“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一所“边境贫困县里的民族大学城”彰显出麻栗坡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魄力。十年来,麻栗坡县累计投入资金68亿元,建成麻栗坡县民族中学、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县第二中学、县第二幼儿园,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认定为优质均衡,基本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目标,城乡“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提质达标成效显著。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保健院。投资5.5亿余元新建县中医医院、国门医院,5.9亿余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2.35万平方米,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99%、99.35%,全县脱贫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千方百计稳就业,全力以赴保民生。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4.47亿元,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55人。在外务工人数累计达82.84万人次,创劳务经济总收入270.71亿元,实现纯收入188.25亿元。累计为512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155.13万元,民生实事、群众好事不仅赢得了群众口碑,更斩获“2021年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金杯。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稳,为边疆社会和谐稳定、边境经济发展提速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活边

立足优势盘活经济

麻栗坡县作为我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通道和前沿窗口,拥有国家级一类口岸、全州最大口岸、云南对越开放第二大口岸——天保口岸。立足区位优势,麻栗坡县想方设法盘活口岸经济,加快口岸功能提升、推动口岸集群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省州发展战略,努力将麻栗坡打造成为文山州乃至云南省沿边开放开发和边境经济合作新高地,让麻栗坡从开放“末梢”变为全州前沿发展的“窗口”。

夯实基础,畅通口岸物流通道。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联检楼、查验货场、边民互市市场、国际货场等项目,“一心、两片、两带、多点”功能布局基本完善,天保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创新推行“预约通关”、出入境货物“预申报制度”,联合农商行、大商汇公司推进“边境互通App”使用,加快电子口岸建设,让天保口岸成为新冠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双重压力下全州唯一一个货物正常通关的口岸。

优化服务,构建口岸经济新生态。十年来,天保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273.24亿元,货运量583.78万吨,一般贸易和边小贸易完成77.46亿元,边民互市贸易完成198.78亿元,边民增收1.24亿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仅2021年通过线上交易完成集中申报77189票,货值6.14亿元,边民实现收入754万元。口岸经济正不断释放兴边富民民生红利,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点位优势。

美边

守好青山换来金山

麻栗坡县依托老山、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绿色生态屏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做好“水”文章。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大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及保护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国控断面地面水水质和重要出境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念好“山”字经。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秸秆垃圾等废弃物焚烧等工作,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6%,为全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贡献边疆绿色力量。

打好生态牌。坚持产业布局服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服从生态环境,发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绿吃绿的绿色经济。把草果、茶产业、香椿、魔芋等发展为绿色富民产业,变边境线为富民线。成功打造“云南省美丽乡村”22个,2021年猛硐瑶族乡(茶叶)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麻栗坡草果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仙乡石斛生态园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天保黄瓜绿、老寨、茨竹坝石笋、石家湾等地新晋为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网红打卡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走向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

稳边

凝心聚力团结一致

麻栗坡县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40.6%。麻栗坡县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和“10+N”示范创建,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先后打造各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馆)60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社区)6个、警营1个、学校1所、村组51个、教育基地2个,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立足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梓潼戏》入选2020年“百戏盛典”,大型音舞诗画舞台剧《国旗下的老山》在各大重要节庆日公演无数,董干城寨彝族铜鼓舞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吹枪、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服饰、苗族射弩、城寨荞菜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足“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边境沿线组织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兴边富民、兴地睦边、新农村、强边固防示范村等一大批兴边惠民项目。积极探索出“N个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完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176个,全面消除边境一线“空壳村”。以老寨、平安坡、上戈主、下戈主、上扣林等为代表的边境少数民族村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村宜居,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边境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发自内心感党恩。

固边

确保边境安全稳定

麻栗坡县坚持强边固防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强边固防,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速迈向现代化。

压实政治责任。在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建立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管边控边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县、乡、村、组、户“五级挂包”责任落实到每段边境、落细到每块界碑、落地到每条便道,筑牢边境一线强边固边人防、物防、技防整体联动的“铜墙铁壁”,成功创建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13个,连续7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272公里边境线一直保持着安宁稳固的局面。

创新基层自治。“天保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成为全州乡村治理争相学习的典范。2021年,天保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探索运用“1+3+N”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共享模式,在全州推广学习。麻栗坡县“自治、法治、德治、群防群治”深度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逐步健全完善。

建边

党建引领筑牢“堡垒”

麻栗坡县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严的总基调,细处着手,实处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自我革新、去腐生肌,锻造了一支思想上勇担当、行动上善作为、作风上真实干的老山铁军。深化巡察监督,将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联合派单,压紧压实“一岗双责”,构建完善党委(党组)负责、书记尽责、班子成员担责、纪委督责、各单位分级分解履责的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全县对村(社区)巡察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转作风、提效能、激活力,党员干部奋勇赶超、争先进位蔚然成风,持续以“文山之干”麻栗坡实践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十年来,一组组数字、一个个变化,见证了麻栗坡县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新时代新征程,麻栗坡县将踔厉笃行,全力筑牢边疆治理“红色长廊”,呈现“组织强、边疆兴、边防固、边民富、边关美”的动人画卷。

标签: 云南麻栗坡 央视新闻联播 三会一课 第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