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30多年前一粒种子漂洋过海 从澳洲来到彩云之南扎根临沧

时间:2022-10-11 09:08:59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记者手记

30多年前,一粒种子漂洋过海,从澳洲来到彩云之南,扎根临沧。

30多年的历程,云南红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气候优势,为它的蓬勃生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沃土。现在,澳洲坚果已成为临沧种植面积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独具高原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并且成为澳洲坚果的主要生产地。因为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更多的农民开始瞄上澳洲坚果这棵“摇钱树”。

30多年后,这颗“种子”发展成了一个大产业,临沧成为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2011年开始,澳洲坚果种植产业落地云县幸福镇,并一跃发展成为全县最大的种植基地。

如今,云县幸福镇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不少村民在县城买了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都把致富后盖的房子、买的车子叫作“坚果房”“坚果车”。

云县委书记周良在幸福镇调研时强调:“产业振兴是关键。云县要实现乡村振兴,要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委、市政府‘甘蔗稳农 坚果富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坚果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第二大富农产业,与甘蔗形成发展的‘双轮’,驱动云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澳洲坚果异地扎根,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让荒地焕发生机?这一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继而香飘云县?9月25日,记者来到幸福镇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临沧市云县按照“一县一业”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找准定位需求,将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公司带动、党员示范、长短结合、林下套种”的方式,做大做强坚果、甘蔗等全产业链,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科学发展,昔日的荒山变成今日的“金山银山”,原来的穷山坡结出了“致富果”。

目前,该县坚果种植面积已达31.39万亩,挂果面积9.3万亩。2021年,干果产量达1200吨,产值达4320万元;幸福镇坚果种植面积已达10.48万亩,挂果面积6.14万亩,产量661.2吨。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稻田里,蛙声阵阵,一簇簇颗粒饱满的稻穗挂满枝头;山间田垄,阡陌交错,坚果树、咖啡树、茶树茁壮成长,一串串大小均匀的澳洲坚果,仿佛在诉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发展产业不松劲

数据证明,大力发展澳洲坚果产业,正将临沧群众引向富裕轨道。

独特的自然优势,让澳洲坚果得以在临沧茁壮成长,产业的发展却是源于临沧市、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产业的坚守。

认准一个产业就要锲而不舍地干,不然今天这个领导来种桃,明天换了领导来种梨,这样不仅产业做不强,更无法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年不断线。从2004年到2017年,临沧市出台了7个相关文件推动澳洲坚果产业发展。

9月25日,记者随同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忠宏,幸福镇副镇长、武装部长张永强走进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果农们正在坚果地里抢收坚果,今年的果实长势喜人,抬眼望去,一座座山坡上的坚果树绿意盎然,一眼望不到头。

如今,种在幸福镇幸福村、慢遮村、石佛山高原生态农业园山坡上的澳洲坚果,成了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说起澳洲坚果,村民李建打开了话匣子。2007年,李建到永德县大雪山乡打工,偶然看到挂果的坚果树,这让他很好奇。经过打听,他了解到这是一种漂洋过海而来的小坚果,坚果树管护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比种植甘蔗省心,比种植桉树环保,是能增收致富的“懒汉庄稼”。而老家的日照条件非常好,又是坡地,更合适种植坚果。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和政府的支持后,他首次种植面积160亩,把原来种植甘蔗的地腾出来全部种上坚果,2009年开始种植,2021年产量达40吨,收入32万元。这诱人的市场前景激发了许多村民的干劲。

“我家这几年陆续种了400多亩、13200株坚果树,亩产鲜果1650公斤,2013年开始种植,2021年进入丰产期,亩产鲜果1650公斤,按照今年这个收成,产值有60多万元。我家在我们村可以说是种植大户了!”村民黄光敏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说道。

黄光敏一家是村里的致富先行者,还带动了村民们一起发展坚果产业,使坚果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幸福村党总支发动村民积极种植坚果,镇政府委托企业和技术人员,免费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指导,形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

串串坚果挂树梢

位于云县西南部的幸福镇,长年种植甘蔗、玉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为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南汀河沿线生态环境,增加群众经济收益,2014年和2015年,云南省把新一轮退耕还林指标优先安排在生态脆弱又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幸福镇。幸福镇抢抓历史机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澳洲坚果原产地相近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种植。起初,对种植这种“洋作物”,多数村民还持观望态度。与甘蔗带来的稳定收入相比,他们不敢冒风险。发展澳洲坚果,一度在当地面临不少困难。为此,当地政府请来技术部门选种育苗,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本土企业、大户、能人规模化种植示范带动,当地村民纷纷跟着尝试种植。目前,全镇建立退耕还林澳洲坚果基地1万余亩,达到了区域生态快速恢复的预期目标。

但单纯种植澳洲坚果,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澳洲坚果种植株距、行距要求较宽,土地空间利用率不高;二是澳洲坚果生长周期长,一般3年至4年才开始挂果。

面对困难,幸福镇积极探索,开展“澳洲坚果+咖啡”的立体套种,形成“以短养长”、以耕促抚的复合式经营模式,有效弥补坚果种植前4年的收益空当,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幸福镇按照“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将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把“澳洲坚果+咖啡”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进入丰产期后,咖啡亩产鲜果1.5吨,亩产值4000元;坚果亩产0.15吨,亩产值6000元;部分退耕户还养殖山地乌骨鸡,每亩养鸡100只,年产值达8000元,最终实现亩均总收入在1.8万元以上,确保陡坡耕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经过多年的种植管理,幸福村澳洲坚果种植基地逐步进入收益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让不少农户选择加入澳洲坚果种植的行列。

“我一直在基地务工,了解到种植澳洲坚果的效益还不错,而且一个人管理3000多棵树都没问题,非常省人工,果实又耐储藏。去年我种了600棵。”果农何忠华告诉记者。

目前,澳洲坚果项目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除了在基地种植,公司还推广给全县各地的农户种植,由公司提供树苗和种植技术,并负责收购果实,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去年我们品尝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综合考量效益比较高。公司还可以兜底回收,我们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各家各户向村民推广,现在村里有90%的农户种植澳洲坚果。”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杨旺明说。

满树咖啡红艳艳

一棵棵绿油油的咖啡树上结满了红色的咖啡豆,旁边郁郁葱葱的澳洲坚果树上则挂满了一串串饱满的绿色果实。

在幸福村丙凤四组村民何老二家咖啡套种坚果地块,他正忙着给咖啡树、坚果树修枝整形。说到管护,何老二经验十足:“像这样子的咖啡树,就要进行改良了,因为咖啡树长得过高,采摘起来不方便;其次是咖啡果结得少,产量低,要把主干从根部以上50厘米处锯断,进行中耕施肥,培养好新发出的枝干。我家去年开始尝试这样做,改良效果比较好,增产效果明显。坚果树也要进行修剪,通风透光好,坚果才会结得多。”

问起他家种了多少亩,他笑着说:“我家这片咖啡套种坚果地有5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达30多吨。”

张永强告诉记者:“幸福镇党委、政府按照‘山头绿色带(核桃)、山间经济带(咖啡、坚果)、山下甘蔗带、坝区特色带(果蔬)、综合畜牧带’的规划,通过重点打造石佛山、海东、张毕山3个生态园的咖啡套种坚果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镇其余村咖啡套种坚果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幸福镇已完成坚果套种咖啡6800亩;7.8万亩坚果已全部挂果,进入丰产期,咖啡种植面积12682亩,已挂果12028亩;复合效益达5800多万元,比单一种植至少增收25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发展各项产业的干劲十足,满山苍翠的坚果树、咖啡树见证了幸福镇的“幸福之变”。

标签: 彩云之南 咖啡套种坚果地 山间经济带 山头绿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