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社交、出行、购物、订餐、买票……在智能手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时代,人们对这一极大便捷生活的工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要求。近年来,作为电子产品,智能手机高频率的更新换代成了其特性之一。目前,各大品牌的手机上新保持一年至少2次的发布节奏。但是,消费者换手机的频率不升反降,这是为什么?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
市场现状如何
多平台显示手机销量下滑
近日,词条“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冲上新浪微博热搜,从网友们的讨论中不难发现,换机时间的确在逐步延长,人群也不仅仅是年轻人,“不爱换手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手机销量下滑。
通过查看相关数据资料,记者发现手机销量下滑的现象已经持续数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每年的报告可以发现,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当年总体出货量4.91亿部,随之逐年下滑至2018年的4.14亿部、2019年的3.89亿部、2020年的3.08亿部。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其中,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2021年,随着5G网络的延伸应用,大家对5G手机期待值很高,手机年度销量有所回升,但还达不到2019年的销量。
今年5月2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4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月至4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8742.5万部,同比下降30.3%。其中,5G手机出货量6846.9万部,同比下降25.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3%。
要知道2月一般是换手机的高峰期,因为手机厂商都会在2月份发布很多新旗舰手机,很多老款旗舰手机会有一定的降价,按惯例来说销量应该会暴涨,可数据出来后却让业内外大跌眼镜。
事实上,不仅是手机,平板和PC等3C产品的销量都在下降。据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2022年3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33万台,同比下降26.14%,增长动能减弱,季度销量接近于2020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云南的手机销量也不高。云南苏宁平台提供的一个自然年度的数据显示,手机价位在2000元以内的销量占比达52%,2000元至8000元的销量占比为42%,8000元以上的销量占比为6%。从价格段来看,平板电脑均价在2600元,手机价格在1800元至3000元是最受欢迎的。从功能来看,拍照功能、处理器配置、性价比等参数是消费者比较看重的。对比往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市场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今年1月至5月,云南国美平台3C品类销售同比呈现下降态势。今年暑期,云南国美平台将启动针对学生、教师的智能生活进万家、进乡镇,手机、平板、电脑、宽带、维修进社区,做到提前规划。
“以华为新发布的一款机型为例,它的性价比很高,现在还处于预售期,虽然配置、颜色会有些许差别,但是预售数量总体是偏低的。”昆明的一家九机网门店里,一位工作人员打开预售界面,选择配置、颜色后,发现预订量仅仅过百。
换机周期延长原因多
行业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认为,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而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表示,国内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过了31个月。
2020年8月1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表文字:“这两天,我们在做半年总结会,有个数字让我非常惊讶:23%用户的手机已经用了3年。我的微博粉丝有多少人在用3年前的手机?欢迎大家留言。建议大家对自己好一点,换一部新手机。手机科技进步很快,今天的大众手机,功能不仅强大,而且价钱也不贵。”
但网友并不买账,大家纷纷留言:“手机厂商上新机虽然快,但实际升级不明显,不如买个旗舰机型多用几年。”“手机性能普遍过剩,日常使用完全够用,不需要频繁更换。”“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有钱也不敢乱花,还是坚持使用吧。”“三年不换是正常的,现在手机质量不差,到3年也只是偶尔卡顿。”“主要原因还是穷,房贷车贷压力大,新冠肺炎疫情下,钱要紧着花。”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家的换机热情有影响。“收入减少了,换手机暂时算了吧,要先保证生活质量。换一部新手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我的手机已经用了2年了,特别是电池时常不够用,想想还是先换了一块电池。”自己开美发店,身兼老板、首席发型师的秦先生无奈地说。
一位在昆明市区经营手机零售店铺多年的老板坦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可小觑。消费者口袋里没钱,消费就变得谨慎了,理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
雷科技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手机市场造成的影响,首先是产能方面。不少国内外手机供应链厂商都在疫情多发地区附近,而疫情显然会对工厂生产和上下游供应链造成影响,发货延期是常有的事。其次是销售渠道方面。因为各地针对疫情的防范措施,线下手机门店必然会遇到关店的危机,而线上销售渠道也很可能因为各地针对快递出台的管控措施受到影响。最后是消费能力方面。收入减少已经成为了当下常态,即便部分消费者手头宽裕,还是会降低对手机的要求,选择将手上的钱花在刀刃上。
消费者为何难埋单
产品设计陷入创新瓶颈
过去几年,手机产品几乎每年都有创新——2017年,手机屏下指纹、人脸识别、快充功能问世;2018年,手机拥有了渐变色外壳、三摄、四摄、曲面屏、无线充电、AI芯片、升降式摄像头;2019年是5G元年,手机厂商们除了在折叠屏、50倍光学变焦、超级快充、一亿像素等方面下功夫,5G也成为新的科技点和卖点;2020年,随着5G技术的成熟,双模5G、5G千元机相继出现……
那么今年呢?记者走访各大品牌手机体验店、销售店发现,即使进入2022年年中,除了折叠屏,各家销售的手机似乎没有明显的新元素,入眼大多是近几年的标配:快充、曲面屏、三摄、四摄、渐变色,核心配置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跨越。
其实,为了提高用户的购机欲望,手机厂商们在不断尝试创新。性能方面,今年上半年,骁龙8Gen1芯片、天玑9000成为手机旗舰机机型处理器的常用选手,性能更佳。
对消费者而言,充电速度的快慢是使用过程中感知最明显的。从几年前的22.5W、44W提升至如今的68W、80W、120W、150W,且多款新机已实现有线快充破百瓦,充满电的时间最短为十几分钟。单是充电快似乎还不能解决消费者当下的续航焦虑,手机厂商们纷纷升级新机的电池容量,配套组合更合乎消费者的心意。
此外,折叠屏从概念变为现实。折叠屏手机概念的提出在几年前,但密集上市是在2021年。目前,市面上已经量产的国产折叠屏新机有华为MateXs2、华为P50Pocket、荣耀MagicV、vivoXFold、OPPOFindN五款机型。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内折、外折、横折、竖折……花样繁多。而且折叠屏手机售价普遍从刚上市时的上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
小米体验店的一位员工介绍,使用折叠屏幕手机时会有折痕,其配置也不如一般手机,销量自然不高。
把上述内容整理一遍就会发现,手机更多的“新”是在升级。在雷科技平台看来,现在的手机产品设计已经陷入创新瓶颈。
“性能普遍很强没必要常换”
“手机的性能普遍已经很强,没必要常换,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数码达人,手机也是用一整年都不想换。”雷科技平台的工作人员说。事实正是如此,就连曾经的“玩机达人”,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换机动力正在下降。高歌猛进的手机换新时代似乎正在成为过去式。
雷科技平台分析,一方面,手机芯片基本陷入了性能停滞不前的死循环中,3年前的旗舰芯片骁龙865处理器,至今依然是整个市场最主流的手机芯片,后面发布的芯片并没有实质超越;另一方面,近年来,因为中端手机市场严重“内卷”,冲击高端市场成为了每个手机厂商的核心目标,各家旗舰产品定价也从起售价3000元一路飙升,飞涨到了今天起售价4500元的现状。核心配置提升不大,产品价格倒是飞涨,此消彼长之下,消费者购机欲望自然锐减。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龙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手机硬件资源来看,如4G、8G甚至12G的运行内存,64G、128G到256G的存储内存,从三四年前至今,渐成主流,没有太大的质的飞跃。单就这些配置,就可以支撑现在的大部分业务。加上现在“云”盘服务市场化程度高,支持存储服务的迁移,也使得手机的使用周期变长。
通常,消费者换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机电池容量的衰减,待机时间变短。但现在随处可见的充电宝业务能部分解决手机电能的问题,又进一步延续了手机的使用周期。
从手机网络(即空中接口)来看,大多数人满足于4G网络的支撑业务,能够容忍当前业务量较大的小视频的时延。除非是要看高清电影,玩游戏要求高速率、高带宽的消费者,才对5G业务有需求。加之Wi-Fi的广泛部署,也降低了对5G网络的依赖,使得消费者换机欲望降低。
从应用业务来看,近年来增长多的是视频业务,目前的4G网络和Wi-Fi均可支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中高收入人群,大部分对手机的需求是讲究品牌的,但中高端手机价格偏高。对于这些消费者,即便现在某些品牌的手机性能与他们长时间使用的手机相似,甚至稍高一点,他们可能也不愿意去换他们不认同的品牌的手机。而收入较低的用户换机频率一般比较低,加之5G的资费相对4G稍高,用户自然会从需求出发,选择是否换机。
总之,手机终端在新品乏力、创新不足、5G应用仍未有质的飞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难以吸引消费者埋单。
旧手机如何处理
二手市场有风险 以旧换新很贴心
从对新机的理性消费可以发现,消费者考虑的问题更全面了,这也使得旧机换新市场热闹起来。实惠、环保,以旧换新已经成为购机换新的新方式。
各大手机厂商的官网、电商平台、线下二手手机市场等,都可以预估价值,再换新机。例如,购买新商品时,苹果公司推出以旧换新服务,可将苹果手机、电脑、手表等设备进行折旧抵价;华为推出环保回收服务,范围包括任一品牌的废旧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智能手表、手环、机顶盒主机、固定电话等电子设备及配件等。
同时,很多品牌的回收价格不低,拍拍平台数据显示,38%的二手手机回收价格在2000元以上,苹果、华为等一些型号手机保值率甚至超过80%。
昆明滇壹数码城一家二手手机店店员告诉记者,以旧换新在年轻人、学生中比较流行,“今天上半天,店里已经以旧换新了3部手机,大部分情况是消费者使用手机几个月后没了新鲜感或者手机部件出现了问题。回收价格不一,但只要没有明显问题,使用3年的旗舰机也值500元至600元。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二手手机可能会有内部部件被更换等情况,建议更换全新机。”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产生约5.24亿台废旧手机,从2014年至今,我国二手手机存量累计超过20亿部,但目前二手手机的正规回收率仅有2%左右。
记者发现,现在最常见的处理旧手机的方式是闲置家中。“旧手机真的挺难处理,扔了怕污染环境,有时候遇上回收的,就给换个盆,又不划算,只好闲置不用。要么就是不装卡,连上无线网络给孩子看教学视频。”市民刘先生说。
回收率很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数据处理和泄露问题。“我用了2年至3年的旧手机有2部,估值大概600元至700元,以旧换新不是没想过,但是手机里有个人数据和资料,泄露了怎么办?”“智能手机就算是恢复出厂设置了,也不代表数据被彻底删除了。”“之前在回收平台上估值、回收了手机,我明明恢复出厂设置以后才寄出的,平台收到手机的当天,我的号码就收到各种短信通知,要求提供验证码的、账号登录请求的……这叫人怎么放心?”多位消费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各大手机厂商和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其实在手机回收事项中都重点承诺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例如,华为公司表示,会对电子废弃物中的存储介质进行完全消磁、数据清除、物理破坏处理,保障个人数据不泄露;VIVO公司会提示用户,先将手机内数据备份删除,并恢复出厂设置后再进行邮寄,待公司检测确认后会对用户手机进行专业的数据删除服务,清理过程全程录像监控,以保证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不外泄。
声音
消费者希望新手机使用感好流畅度高
在手机销量逐年降低、上新数量逐年减少、设计陷入瓶颈、消费者换机延长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依旧保持一年至少2次的发布节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全年上市新机型1054款,2018年上市新机型764款,2019年上市新机型573款,2020年上市新机型462款,2021年上市新机型404款。今年1月至4月,累计发布新机型143款,厂商的出新热情并不减。
而消费主力军主要是“90后”“00后”。面对手机换新,年轻人有着自己的见解。
“作为‘打工人’,我已经两年没有换手机了。内部保留着的资料和聊天记录是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使用使我很熟悉它,也能更高效地工作。对我来说,如何更加便捷地帮助我工作、生活才是手机最本质的任务,而不是那些花哨的屏幕和摄像头。”昆明市民何女士期望手机功能能够简洁、高效。
“实际使用感比什么都强。我希望手机厂商能够扎实研究的,不是摄像,也不是渐变色,而是使用感,例如大电池、快充等配置、功能我就很喜欢,它能减少我的电量焦虑。而且这样实际的变化才能吸引消费者换机。”市民彭先生直言。
在职业学校当老师的小于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日常使用都没有问题,只有在打游戏时才能明显感受到其真实性能。“换机的话,要考虑看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换新,我希望手机厂商在上新的时候更有诚意,要么有跨越式的创新,要么实用功能非常强大。”
对“80后”等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人群来说,钱花在刀刃上是眼下的财务支配“哲学”。市民彭女士家有两个上学的小孩,她想换手机,却不敢换。“大孩上小学,主要是午托费用、特长学习费用。二孩上幼儿园,每个月也花费不少。我现在的手机已经使用3年多,确实挺老,不玩游戏也不能多装软件,不然会很卡。我希望我新换的手机,能够在使用时间更长的情况下,做到相对应的流畅度。”
家住昆明南市区的曹女士也有同感。她说:“感觉现在的新款手机与老款大同小异,前年入手的苹果12,不打算换了,可以用到明年。”
目前,在手机配置缺乏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厂商们冲击高端显得“不实在”,甚至一些旗舰产品在某些参数上新款还不如老款,就算快充、影像等周边配置堆料到了极致,只要使用体验没有迎来质变,那就很难激起用户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