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劳动教育】除“功利草”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磁场

时间:2022-07-04 09:20:51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劳动教育这些年一直在提,但却迟迟未生根发芽。学校不开展、家庭不重视、青少年不热爱等现象仍较为普遍,部分学校还存在用劳动代替惩罚,或把“不劳动”作为奖励的错误做法。归根到底,是心里的“草”始终除不掉。

一是重智育、轻劳育的功利化思维作祟。劳动教育没有考试“绑架”,被视为“副科”,甚至没有“副科”地位,可有可无。

二是重形式、轻效果的应付式惯性滋长。劳动教育止步于零碎化、片段化教育,仍停留在安排学生做校园“义工”“拍照打卡”阶段。

三是重说教、轻实践。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只求教了,不求会了。

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但劳动课不能只是简单地回归。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让劳动教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关键要破除应试教育痼疾,拔除心里的“杂草”。

一要除“功利草”,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磁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才能修成正果。要有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庭基础作用、社会支持作用,形成劳动教育共识,共同推进劳动教育。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学校、社会、家庭转变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导向,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破除劳动教育无用、浪费时间等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全社会要营造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

二要除“形式草”,构建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劳动课不仅要上,还要上好。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系统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要以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将劳动教育融入传统学科、主题活动、校园文化,促进学科融合、五育融通、文化育人。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开展传承式劳动教育。要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社团、研学旅行平台,开展劳动技能培养、课外实践活动等特色劳动教育。要用好多元评价的尺子,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注重通过劳动过程展示、劳动体悟交流等评价劳动过程。

三要除“依赖草”,构建运转有效的保障机制。劳动教育并非学校一方之责,无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政府必要的保障不可少。要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统筹做好师资、经费、场地保障。要采取招聘专业教师、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或与企业“共享教师”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要加强劳动教育经费保障,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户外劳动实践。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场所供给保障。建立政府统筹规划、评估认定、奖补支持机制,明确面向中小学校开放的劳动教育场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资源。

标签: 拍照打卡阶段 劳动教育 片段化教育 重智育轻劳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