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云南这十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09-06 08:17:33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同全国一道,把脱贫攻坚作为必须打赢的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全面脱贫“云南答卷”。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云岭大地各族儿女奋战正酣。

在9月5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专场上,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云波说:“从今年前三季度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和调研情况来看,2022年我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势较好。”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黄云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实行省、市、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层层签订“军令状”,以上率下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面对标对表中央政策,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实行“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责任体系,各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带头挂县包村帮户。加大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各类监督力度,加强考核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如期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继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迈入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千年跨越”,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期间,我省推行“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模式、控辍保学“四步法”“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队员驻村”的帮扶机制,“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云南智慧”。同时,涌现出了澜沧县竹塘乡科技扶贫、勐根村老达保文化扶贫,孟连县回俄村“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扶贫,怒江州背包工作队等一系列先进典型,成为激励各族干部群众自励奋进的样板。

发展面貌的改变,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749元提高到2021年的13027元,十年增长8278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785元提高到2021年的12267元,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困扰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省8502个贫困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全覆盖;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电商走进了边疆山寨,许多贫困村培育出了大学生,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牢牢坚持一切为了脱贫户增收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除保持组织领导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外,我省把一切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鲜明工作导向,出台实施《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六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帮扶全覆盖,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

按照“一户一方案、一定三年、逐年推动落实”的机制,我省推动县、乡、村和定点帮扶单位沉到村、户,摸清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底,制定了198万户、796.7万人的三年增收措施。同时,对70万户年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组建了“一对一”帮扶专班。

此外,我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发力,对27个国家级、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各方资源,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做到领导力量、资源配置、帮扶力量、帮扶资金“四个倾斜”。

我省还编制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效衔接实施方案,今年安排27个国家重点县衔接资金114.56亿元、30个省级重点县44.57亿元,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项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在新征程上,我省将坚持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支点,精准帮扶脱贫人口素质提升和收入增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出实效。”黄云波说。

标签: 云南这十年 帮扶资金 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四个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