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怒江州:念好“后半篇文章”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素质翻身仗

时间:2022-08-15 09:09:37       来源:云南日报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移民搬迁安居富民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准确把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突出重点、瞄准难点,切实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后半篇文章”念好五字经

以“人”为根本,打好素质翻身仗。一是文体“熏”人。在村(社区)建设“文明实践大舞台”,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二是素质“强”人。依托州县(市)中心劳务技能服务平台,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参加全免费劳务技能培训。三是爱心“暖”人。常态化组织就业、就医、养生等综合志愿服务进社区,办好安置区暖心食堂、儿童之家,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

以“地”为基础,唱好资源重头戏。一是盘活宅基地。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搬迁群众拆除旧房复垦复绿,每户按人均0.6万元标准给予补助,有效盘活宅基地面积0.89万亩,盘活率达92.86%。二是盘活承包地。怒江搬迁户所属36.9万亩承包地均属退耕还林(草)范畴。群众搬迁后,全州启动实施“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三年行动,18万亩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获国家立项支持,2021年共投资6.9亿元,完成造林10.38万亩。三是盘活山林地。在搬迁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30145名,采取季节性返回、轮流值守的方式开展巡山护林,人均年收入1万元。

以“业”为支撑,拓宽增收致富路。一是抓实扶贫车间建设。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扶贫车间53个,吸纳就业人数1261人。二是抓实产业基地建设。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及周边建立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65个,已经认定16个,覆盖带动搬迁群众16389户57339人,吸纳搬迁群众季节性务工56022人次。三是加快完善培训就业体系。全州2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站(点)50个,配备工作队员253人,聘用了18802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作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以“市”为导向,按下发展快捷键。一是抓专业市场建设培育。依托安置点区位优势和人口资源优势,充分盘活利用安置点商铺、停车场等经营性资产,培育建设了一批汇人气、聚民生的专业市场。二是抓特色园区建设。泸水市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一期已完成主干路网管网建设及标准厂房建设,入园企业5家。福贡县积极推进布拉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园项目,共完成茶叶种植1195亩,种植樱花6200株。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增加搬迁群众的资产性收益。怒江州流转土地面积3万亩,其中流转搬迁户迁出地耕地9244.36亩,占30.8%。

以“融”为目标,破解治理新难题。一是加快完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怒江州67个集中安置区,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加快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设立综治中心、红白理事会、群团组织,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有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新难题。

“后半篇文章”谱出新乐章

加快了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有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2018年怒江州城镇化率为32.9%,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后,全州城镇化率提高到48%。同时,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直接投资100多亿元,极大地带动了工业、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

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规模人口从生态脆弱的深山区迁入城镇,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修复和增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旧房拆除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复绿,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对陡坡地进行生态修复,防止水土流失,“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正在改变,搬迁脱贫与生态修复双赢效果日益显现。

推进了多民族团结共荣发展。怒江州不断强化易地扶贫安置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怒江州67个集中安置点成立基层党组织94个,建成暖心食堂10个;组建16个业主委员会,组建(引进)物业管理机构19个、工程修缮队18个。大批基层党员干部在易地扶贫搬迁战场上冲锋陷阵、攻坚拔寨,推动政策落地、工作落实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实现了边防巩固和发展共赢。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缅甸的友好交往进一步深化。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纳入缅甸中央政府和克钦邦政府的议事日程,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后半篇文章”提供新启示

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要用好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道路、供电、供排水、公共活动和服务场所等配套设施。

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坚持科学选址,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是怒江州针对坡地多平地少、人口多土地少的现状,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州委、州政府提出“进城抵边”安置思路,围绕城区、集镇、交通沿线、中心村、边境一线、产业带动好的地方来进行选址布局,有利于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脱贫,有利于安置点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衔接。

要与生态文明相结合。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进一步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加快实施,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要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易地扶贫安置区必须加强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衔接互动,增强安置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安置区必须以党建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和谐稳定为基础,以脱贫致富为目标,深入抓好安置区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

标签: 云南省怒江州 后半篇文章 易地扶贫搬迁 怒江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