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昭通新机场将于2024年建成投运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

时间:2022-07-07 10:16:37       来源:都市时报

7月6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介绍昭通10年来各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承新,市委副书记罗永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宏,副市长夏维勇出席发布会。

35.47万易迁群众进城入镇安居

昭通全市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30万群众彻底告别不安全住房,251.4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不到千元突破到万元,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建成集中安置点373个,其中万人以上安置点9个,鲁甸卯家湾、昭阳靖安、彝良发界3个万人安置点卡户搬迁规模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全市35.47万易迁群众一步实现进城入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目前,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昭通市规划创建30个示范乡镇,300个精品示范乡村,3000个美丽村庄,已陆续启动了25个示范乡镇,90个精品示范乡村,744个美丽村庄建设。引进有机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在昭通投资200亿元,建成后将吸纳1.2万名劳动力。其中,吸纳集中安置区的脱贫劳动力占比在50%左右,目前脱贫户已经招募1500多人进行实训。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

昭通经济实力实现“滞后到跨越”的历史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2%,达到146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人均GDP由11412元增加到28932元,增长了2.7倍;累计完成投资8027亿元,是前60年累计投资的4倍;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分别由39.5亿元、248.1亿元增加到90.6元、55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8%、11.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增长2.5倍、3.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394元、3897元增加到33830元、12500元,收入比从4.2:1缩小到2.7:1,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综合交通实现大投入、大枢纽、大融合

“昭明通达”梦想变成美好现实,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3个大”。第一个是“大投入”,累计完成“五网”基础设施投资5000亿元以上,是前10年的6倍左右,其中,综合交通投资完成2321亿元。第二个是“大枢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35公里增至896公里,打通了11个出滇、入川、进黔高速通道,实现了除永善外县县通高速;成贵高铁把革命老区带入发展快车道,渝昆高铁正在加速构建;昭通机场11条航线架通了与京津冀等重要区域的“空中走廊”,昭通新机场将于2024年建成投运;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3000吨级船舶可从昭通水富港直达上海,昭通正成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第三个是“大融合”,新(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公路、铁路、水运、民航无缝衔接,与物流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建成骨干水源工程29件,电力装机容量从425万千瓦增至近2000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昭通赶超跨越基础更加夯实。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昭通将再建800公里高速公路,硬化1万公里农村公路,实施1万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实现“县县双高速”,建成22个出境高速出口。建成叙毕、渝昆2条铁路,协调启动攀昭毕、昭六、宜西攀3条铁路,配合做好沿金沙江等5个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县县通高铁”。完成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个水电站库区高等级航道和3个翻坝转运设施建设,推动横江复航;同步完成金沙江沿线码头建设,实现“通江达海”。建成投运昭通新机场,推动镇雄、永善2个机场建设,开展巧家、盐津等7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构建便捷高效的“空中走廊”。建成昭阳、水富、镇雄3个物流枢纽,昭阳北闸、鲁甸茨院、镇雄以勒3个物流园区,巧家、盐津等9个县物流中心,实现物流“进城下乡”全覆盖。

“十四五”全市谋划储备重大项目4056个

昭通产业发展实现“弱小到壮大”的历史性突破,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三大巨型电站建成投运,助推昭通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铝、绿色硅、页岩气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光伏玻璃、负极材料等产业落地建设,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实现翻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正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从无到有,“智慧+”业态正在不断丰富。

“十四五”时期,全市谋划储备重大项目4056个、总投资1.8万亿元。2022年,全市支撑项目2517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46亿元;今年1月至5月,累计完成投资405.9亿元、同比增长5.6%。“十四五”时期,谋划储备产业项目449个、总投资3396亿元。今年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今年1月至6月,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48亿元、同比增长41.5%。

城乡面貌呈现“3个变”

第一个是“城市变大了”,全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5%增至40.5%,中心城市“一城三区”格局初步显现,昭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8万人。第二个是“市容变靓了”。改造棚户区7.2万套、老旧小区519个,建成绿地4972公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41.8%、45.8%增至98.4%、100%,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3个、省级美丽县城3个,城市颜值不断提升。第三个是“乡村变美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8.5%,所有行政村改厕取得明显进展,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呈现在山水之间。

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取得3个方面成效,第一个是“水更清了”,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393条大小河流保持清水出昭通。第二个是“山更绿了”,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22万亩、营造林5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5.2个百分点、达到47.8%;自然保护区由8个增加到23个,面积增加68.7万亩、增幅达38.2%,创成国家和省生态文明示范县4个。第三个是“天更蓝了”,黏土砖窑全部取缔,“散乱污”企业基本出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全部淘汰,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达99%以上。

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性进步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增学校10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63.93、36.43、42.35个百分点;新增医疗卫生机构435家,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即将正式开办运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50万人以上,政策性扶持创业9.4万人、带动就业23.4万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万水电移民全面开启新生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法治昭通、平安昭通扎实推进,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党纪政务处分7429人

党的建设实现“适应到引领”的历史性加强,其中,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昭通市委等7个集体“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10名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深入推进镇彝威革命老区、金沙江沿线、南丝绸之路“三条党建长廊”建设,分别创建省级、市级示范基层党组织59个、204个。

深入开展以“小”见严纠“四风”、“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问题、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等行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18万人次,立案6870件8251人、党纪政务处分7429人,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标签: 镇彝威革命老区 金沙江沿线 南丝绸之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