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安居启航新生活——剑川县2019年经济快速增长十年记

时间:2022-09-06 09:21:55       来源:云南日报

2011年剑川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5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5亿元,年均增长15.26%,是2011年的4.14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186元,年均增长8.71%,是2011年的2.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十年砥砺奋进,剑川在持续奋进中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城乡日新月异,产业红火兴旺,生态和谐宜居,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今天的剑川正徐徐展开发展的美景,绘制更加美丽的宏图。

安居

启航新生活

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彝族社小组长杨福才没有想到,自己和村里的彝族群众可以搬进整洁漂亮的小洋房,过上幸福好日子。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新和村彝族群众世代分散居住在海拔3200米的老君山畜牧场、鸡脚箐、卓玛、八连丫口等9个山头、8个山箐中,过着“赶羊放牧杈杈房,火塘洋芋麻衣裳”的生活。2016年,新和村被列入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杨福才每天来回奔波在老君山的山箐中动员群众搬迁。历时整整3年,经过11次选址,86户323名彝族群众全部搬出大山,住进索玛新村搬迁点。搬迁后,村民住进漂亮的小洋楼,人居环境美丽宜人。孩子们步行就能到学校,村民去镇上也只需要几分钟的路程。老君山镇的菌种厂、羊肚菌种植基地、藤编厂、制香厂等多家企业优先录用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彝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村民们开始学习种植附加值比较高的林下经济作物,每户每年仅采菌一项就能增收10000多元。

如今,索玛新村搬迁点被叫作“索玛小镇”,它不仅成为小镇群众休憩的美好港湾,更成为网红打卡点,见证了彝族群众由贫困走向致富的美好。

从2012年起,剑川县开工建设廉租房500套、公租房280套,发放租赁补贴158万元,解决了1112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随后,又不断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配套基础设施,推进腾龙民族商贸城建设,加快商品住房建设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西门社区的无房群众杨大姐一家于2015年搬进县城廉租房,她在农贸市场卖菜,丈夫在工地干活,孩子正在读初中,一家人对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城镇居民也在不断优化美化居住庭院。走进每户庭院,只见庭院整洁,花木繁茂,窗明几净。剑川县金华镇西门社区的居民杨正祥每天都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家开设客栈多年,一直以优雅干净的环境赢得新老住客的好评。

如今,随着剑川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等快速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的持续深入,使剑川居民的美好生活可期可盼。

乐业

夯实致富路

产业兴旺,致富有望。剑川县坚持把发展产业放在经济发展首要位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群众铺出一条条致富道路。

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手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每年都会在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储蓄木雕人才,传承木雕技艺。在他的家具厂旁,一座一进两院的白族特色院落正在拔地而起,这是段四兴正在打造的木雕博物馆。“木雕博物馆将完整展出剑川木雕的四大品类作品,希望成为外界了解剑川木雕的一个窗口。”在段四兴等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剑川木雕工匠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小刻刀正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以“高寒冷凉”为显著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向好。在剑川县老君山镇富乐村产业基地,员工正在管理苹果苗,这里将会成为剑川县优质苹果规范化种植及种养循环一体化产业园的主要基地;在剑川县金华镇高海拔冷凉山区庆华村,农户在完成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外,还种下了季差蔬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近年来,剑川县依据独特的气候优势、土地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县农业呈现“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鲜明特点。

以沙溪古镇为核心辐射带动的旅游业蓄势待发。到沙溪,能享受宁静、感受到古朴,看美丽田园风光、寻悠悠古道足迹……沙溪带给游客心灵慰藉。作为剑川县名山之下的名镇,沙溪是正在备选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的沙溪—石宝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川县结合沙溪特色小镇创建和沙溪七个传统村落连片示范等项目,统筹推进大沙溪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初步形成以寺登为中心、坝区村落为辐射、山区村落为补充的沙溪镇“一镇带七村”全域旅游格局,形成独具魅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文化内涵高的精品旅游景区。

在旅游业发展中,剑川县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旅游”工程,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启动“雕刻时光·静享剑川”品牌策划营销,旅游产业市场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沙溪—石宝山景区纳入云南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备选名单,剑川千狮山(满贤林)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沙溪被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期项目整体通过国家验收并试运营。2021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6%,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剑川群众能守业、乐业、兴业,收获财富的同时,创业者也收获了幸福的生活。

生态

擘画“青绿图”

8月的剑川,剑湖绿波微漾,金华山青峰耸立,湖光山色,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剑湖是云南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是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持剑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剑川县多措并举为剑湖生态保驾护航。加强封湖禁渔,每年的4月1日至7月31日为剑湖封湖禁渔期,倡导剑湖周边船只统一停放管理,并给予每艘船一次性600元补助。狠抓项目建设,建立剑湖保护“十四五”规划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为剑湖保护治理及水质提升打牢“硬件”基础。目前,项目库共储备48个项目,其中在建6个。强化退塘还湿(湖),以自然修复为主,在主要河口、沟渠、湖滨带内构建兼具污染物去除功能、生态功能及景观功能的湿地处理单元,形成湖滨外源污染拦截带。筹建专家工作站,与北京师范大学、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先进科研技术力量,开展长时间序列科研基础观测研究、保护治理和发展战略等科研工作,为剑湖保护治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如今的剑湖是我国西部候鸟迁徙通道上一个主要过境集结点,也是候鸟“加油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到此停歇越冬。2018年科学考察结果中已发现鸟类149种、鱼类22种、两栖动物13种、爬行类16种、昆虫117种和维管束植物456种,其中珍稀保护鸟类有黑鹳、铜翅水雉、灰鹤、彩鹮、白琵鹭、钳嘴鹳等。

剑湖良好生态的保持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

剑川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搞好环境保护,大力实施青山绿水计划,扎实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启动实施以湿地公园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周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库区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剑湖湿地保护项目。”

目标坚定,执行坚决,成效显著。经过10年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底,剑川举全县之力打响的剑湖保护治理及水质提升攻坚战成效明显:全面启动环湖截污主干管和剑湖周边17个行政村村级污水支管建设,铺设污水管网151.1千米,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和甸南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入尾声,完成剑湖周边鱼塘退塘还湿588.5亩。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剑湖生物多样性鸟类主题博物馆参加COP15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展。全省林长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连续六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保持稳定,全县森林覆盖率74.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河长制有效落实,林长制全面推开,重点生态功能区作用进一步发挥,绿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鲜明。

剑川以扎实而周密的举措保护山水草木,以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建设宜居和谐的美好环境,剑川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

党建

开拓新气象

2012年以来,剑川县先后创新开展月度考核评价机制、党员“竞认制”、组织委员专项考核等工作机制,实行“互联同创共建”“党建示范带+红旗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建+家门口服务”等党建模式,组建“党员攻坚突击队”“党员先锋队”“脱贫攻坚‘蓝马甲’”,成功打造剑湖流域“一圈一带”生态文明党建示范带、“党建+园林县城、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创建”示范责任区,以“目标计划+项目管理+日常督查巡查+痕迹管理+综合评价+特色亮点”党建考核模式全面推广实施,高位推动“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六条措施》,引领党员干部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4000多人积极投身基层工作一线,各项攻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高效推进、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剑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快进、稳中向好,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为2018年度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2018年、2019年州对县综合考评位列全州县(市)第一位、第二位。2020年5月16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共实现4个贫困乡镇和4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7334户30089人退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年”活动,鹤剑兰高速、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工程等项目有力有序推进,桃源水库、大兰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引进桂林万城公司、广东奥园文旅集团、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等企业到剑川投资兴业,投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有效提升,以稳烟、强药、优薯、增畜为主导、“兴艺、活旅”为特色的“4+2”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先后认证“三品一标”79个,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548家。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2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限上企业28家。旅游社会总收入从2012年的11.2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0.96亿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先进县,被命名为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被列为2021年—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沙溪特色小镇入选全国十一个最美小镇之一,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甸南镇龙门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

执纪

铸牢压舱石

2012年以来,剑川县始终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坚决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连续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干部思想作风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强化作风攻坚,为全县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美丽县城、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始终坚持把从严选用和监督管理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严肃组织纪律,严把选人用人关,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突出政治监督,稳步推进巡察工作。紧盯“三个聚焦”监督重点,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察,实现巡察全覆盖目标。坚持以集中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坚持抓早抓小,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注重纪法衔接,强化监督制约,信访举报实现“信、访、网、电”四位一体,走上“日清、周转、月报、季结”轨道,监督执纪持续深化,警示震慑作用不断彰显。

“河流如川,山形如剑,故名剑川。”这是《云南省剑川县地名志》中对“剑川”名称来历的解释,这很好地彰显了剑川县独特的山水风光迷人魅力。赏美丽山水,忆悠久历史,可以透过海门口遗址的层层泥土看到,5300多年前在剑湖边诗意栖居的“剑湖人”开创了云南“青铜文明”和“耕作文明”的先河。由古至今,经过5300多年寒暑更替,今天的剑川人正凭借其秀美的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资源为加速发展平台,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

标签: 大兰铁路等 三品一标 云南省剑川 监督制约 信访举报 两个维护 干部规划家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