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昭通水富: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六化”治理聚合凝练

时间:2022-07-01 08:26:24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多年来,昭通水富市积极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推动平安水富建设迈上更高层次。2021年12月全国平安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授予水富市平安中国建设先进县(市、区)(2017年—2020年),蝉联“长安杯”,人民群众的获得高、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水富“三个定位、四个标杆”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走进水富市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单位农院,探寻水富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秘钥,我们惊喜地发现:精细化、前端化、自治化、法制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六化”治理,是聚合凝练成做好水富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秘钥。

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水富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委平安水富建设(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各村(社区)成立平安建设协调领导机制,搭建平安水富的组织体系,高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制定出台《水富市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水富市基层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明确56项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制定38项责任清单,明确时间,压实责任,确保平安建设各块工作有序推进。

社会风险防控“前端化”

水富市扎实开展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摸排所有家庭,对照15种类型,进行逐一研判,并将研判结果分为高中低3种情况,对高中低风险家庭落实包保管控,实行闭环管理。

截至6月底,水富市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已排查41332户,评定高风险家庭182户、中风险家庭297户,实现全市596名特殊人群、655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动态网格化管理;全力排查整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35个校园周边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逐项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坚持“走基层、接地气,强服务、暖民心”理念,下沉干部到基层一线挂钩镇(街道)包村(社区)联网格工作,全面排查细化掌握网格房、户、人等36项基本情况;积极推动该市政法干部下沉基层挂村包网格活动走深、走实,将191名政法干部下沉到30个村(社区)530个网格中,通过政法干部“进家门、听民意、交朋友”,开展法治宣传、命案防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养老诈骗宣传、积极参与家庭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风险家庭全部落实动态网格化精准管控,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社会矛盾化解“自治化”

水富市在水富·云富综治中心组建“五老调解室”,选聘了7名有威望、社会正义感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法官、老教师、老军人进驻“五老”调解工作室,协助街道、村两级调委会办理人民调解案件,充分发挥“五老”组织的余热。在云富派出所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由派出所和司法所共同开展调解工作,进一步强化联调联动。成立“善美水富”志愿者服务联盟,下设党员志愿服务队、平安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8支直属服务队,同时引入北大门游泳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活动。

该市还组建由党员、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组成的117个乡村治理委员会,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这一主题,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乡村治理,引导辖区群众积极参与,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干。

社会治理运行“法制化”

2022年1月起,“水富法治直通车”民生法治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开设了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栏目,为全市1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民生法治服务。在昆明、宜宾、昭通等地联系6家律师事务所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建成邵女坪社区“十年禁渔”法治宣传长廊,深入开展“《民法典》宣讲暨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全面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在北大门公园打造《民法典》法治主题公园,完善“党建+普法”“禁毒+普法”“文明创建+普法”新模式,丰富普法内涵,提高法治文化阵地观赏性。设立水富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制定《水富市诉前委派调解工作细则》和《水富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设立工作方案》,聘任21名特邀调解员,助力多元化纠纷解决和委托委派调解工作,初步形成党委总揽、政府支持、社会联动和法院保障的溯源治理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共受理诉前调解225件,调解成功168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4.67%。

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化”

今年以来,水富市委常委会5次专题研究政法、维稳、信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等工作,聚焦“五无五少两提升”目标,解决一线难题。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养老诈骗案件线索,通过多形式宣传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与60家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预防新型网络电信诈骗工作。截至目前,已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共计27000余人次。

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员、特殊人群服务的管控工作,做到“底数全摸清、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落实、管控全覆盖、服务全到位”的工作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建立罪犯教育矫正效果评估、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质量评估两个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水富市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双向转诊、随访、排查等10个制度;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工作,抓实网络信息、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工程建设、文化旅游等5大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社会治理模式“智能化”

截至6月底,水富市在30个村(社区)规范建成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疏导室、法律咨询室、监控研判室“五室”一体的综治中心,并按照一体化运行、常态化研判、集约化攻坚、全程化跟踪、制度化保障的标准规范运行,全市30个村(社区)实现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其中,规范化建设率达95%。

投资2000余万元,将水富市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为集治安防控、纠纷调解、网格服务、视频接访、信息上报、事件流转和民生服务等诸多实战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城市监控视频200余路、两江河道监控50余路,实现覆盖城区12.7平方公里和两江流域河道的实时监测和互联共享。联合移动、电信运营商开展“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平安行”工作,筹资20万元对居住农村边缘地区2067户重点、困难群众安装“关爱保平安”探头。截至目前,全市摄像头累计安装32179个,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全覆盖。

标签: 昭通水富 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社会治安防控 水富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