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广西河池:全力做强做优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

时间:2021-12-17 18:17:32       来源: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河池12月17日讯(通讯员 崔芳 韦志惠)近年来,广西河池市牢牢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东丝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转移机遇,围绕打造“蚕桑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提升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水平,统筹推进蚕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丝绸新都”新高地,擦亮“中国蚕桑之乡”名片。

“十三五”期间,河池市把蚕桑产业列为农业“十大百万”产业之一,举全市之力发展蚕桑产业,生产规模连续16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1位,形成了“世界蚕茧看中国,中国蚕茧看广西,广西蚕茧看河池”的蚕桑产业发展格局,强化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夯实全国优质原料茧丝供应地位。

据了解,2020年河池市蚕桑种植面积达93.14万亩,分别占广西、全国的31.23%和7.69%;蚕茧产量13.98万吨,分别占广西、全国的37.13%、20.34%。2021年河池市蚕茧产量预计突破16万吨,实现鲜蚕销售总产值80亿元,鲜茧产量和经济收入有望创新高。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推动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河池市财政投入蚕桑产业科技研发经费3000余万元,用于蚕桑新品种研发及良种良法推广、桑园水肥一体化、工厂化人工饲料小蚕共育、规模化大蚕饲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发明蚕桑先进机具126项,优质杂交桑推广率达100%,方格簇推广使用率100%,商品小蚕共育率90%以上,鲜茧缫丝率达43%以上,鲜茧缫丝等67项专利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同时,河池市积极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对接国家蚕桑产业创新体系,引进32名专家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建成中国蚕学会宜州蚕桑产业研究院;建设桑蚕产业人才小高地,引进大批科技人才;推动河池学院成立现代茧丝绸产业技术学院,订单式培养本土桑蚕产业技术人才。

强化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延伸拓展蚕丝绸全产业链。截至目前,河池市培育发展缫丝、织绸、蚕丝被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6家。一产方面,引进鑫缘茧丝绸集团等龙头企业投资工厂化养蚕项目,提升茧丝原材料产量、质量,提高生丝6A等级产量占比。二产方面,引进丝绸之路集团、深圳同益新中控等龙头企业投资印染、数码印花项目,补齐广西行业空白,打通上中游产业生产屏障,可新增年产2000万米印染丝绸、5000万米数码喷印丝绸面料。三产方面,引进新农创科技集团,以宜州区刘三姐镇为主体,打造蚕桑产业特色旅游小镇;引进吴江鼎盛丝绸集团,传承发扬壮锦生产工艺,发展定制服装设计行业。

2018年以来,茧丝绸智能化全产业链项目、年产2000万米丝绸印染项目、广西江缘茧丝绸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项目、河池市丝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等23个重点产业项目陆续落户河池市,总投资额约65.2亿元。2021年,河池市蚕丝绸全产业链总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

强化品牌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河池市蚕桑企业注册商标、品牌60多个,品牌价值超100亿元;“宜州蚕桑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列入“广西好嘢”品牌目录首批蚕桑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大力推动丝绸文化与刘三姐文化、白裤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组合形成“生产+研发+游览+现场带货”产、学、研、游、购一体化项目,实现农旅、文旅融合、互利共赢。

其中,河池市宜州区围绕蚕桑产业连续11年举办刘三姐文化旅游艺术节,连续2年举办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合作高端峰会、中国(河池)丝绸大会暨中国丝绸交易会,不断提升河池茧丝绸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蚕桑产业循环高效经济发展。河池市充分利用蚕桑茧丝绸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加大副产品开发利用,推动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等产业链”等产业链条,实现蚕桑产业循环高效经济发展。

目前,河池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延伸蚕桑茧丝绸产业链中高端下游产业,紧扣培育“千亿丝绸产业集群”目标,着力在宜州区建设“中国丝绸新都”这个“链头”,打造以河池为中心的丝绸产业生态圈“链条”,努力形成辐射全球的丝绸产业中心。

标签: 河池 财经 三农 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