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链 >

在大山生活20多天,广西这些人的特殊工作曝光

时间:2021-11-28 15:45:59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近日,4名失联的地质调查员在云南哀牢山遇难的消息,让人们在深感悲痛的同时,也对野外勘探勘测工作者肃然起敬。在城市之外,数以万计野外勘探勘测者深入人迹罕至的高原、森林和沙漠,排查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寻找矿产、水源、石油,工作艰苦,意义非凡。

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野外勘探勘测工作者”专题报道,带您走近一个远离人群、默默奉献的群体,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状况。

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扎进森林

在林业勘测系统工作的程志营,与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的同行做着相同领域的工作。他专攻野生动物调查,自2007年加入森林勘测队伍后,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野外。他走遍了广西近一半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负重20公斤徒步10小时是家常便饭。

▲2019年,在靖西市的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程志营进行地栖类野生动物监测。受访者供图。

2019年秋季,程志营与一名同事、两名护林员结伴进入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回收红外相机。4人计划夜宿一晚,不料半路突下大雨,气温骤降,大家都很后悔没带羽绒服。

4人在夜幕降临时才到达计划营地。“我当时特别担心,当晚若生不起火,我们很可能就‘交代’在那里了。”程志营说,庆幸的是,经验丰富的护林员将含有油脂的朽松切片生火。当晚,大家哆哆嗦嗦围在火堆旁撑到天亮。

▲2020年夏季,程志营在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考察。受访者供图。

程志营说,他是生态系1999级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当时班上28人,只有6名女生,到2002级,就只有3个女生。如今,他所在的单位一直有招人计划,但招到合适的人比较难,要么对方没有专业的学习背景,要么觉得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有一次我结束20多天的野外工作,回到家看见房门上的字条写着‘爸爸快点回来’。”程志营说,他对家人心怀歉意,但野外科考是儿时的梦想,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今年,程志营的导师、广西著名鸟类学家蒋爱伍,编著出版了广西第一本鸟类全书《广西鸟类图鉴》,书中选用不少程志营拍摄的照片。而他曾供职的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生态规划分院(目前改制中)亦是硕果累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优秀勘察设计工程三等奖;广西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项目,获得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独自深入溶洞为乡亲找水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截至2010年,全区仍然有180多万山区群众面临“吃水难”的问题。广西地矿人用“小针凿深井”的精神,在八桂大地上钻出一口口水井。

“深不见底的溶洞,七八个老乡用绳子把我放下去。”邓晶是广西第四地质队的队员,过去的10年间,他参与过无数次找水打井任务,2012年的一场勘查,让他此生难忘。

▲2012年12月,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弄杂村岩脚屯,邓晶下溶洞调查,老乡们在外面拉着栓他的绳子。受访者供图。

那年12月,邓晶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弄杂村岩脚屯调查溶洞,这里的村民喝水基本靠天降雨。村里人告诉邓晶,离村里不远的半山腰上,冬天会“冒白烟”。邓晶判断那里应该有一股地下水,他在山腰上发现了一个窄小的溶洞,仅能一人进出。

于是,他身绑粗麻绳,从洞口慢慢往下降,溶洞壁上满是凸起的石头,底下一片漆黑。邓晶和洞口上的村民们约好暗号:如遇险情,他就用力扯拉绳子。“下到20多米的时候,我害怕了,因为黑暗和无声。”当下降到41米左右,邓晶终于触到了水面,他匍匐在水面上,打开工具丈量溶洞。

▲邓晶进入洞口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隆林属于高山地区,天气凛冽,邓晶从洞里出来时已浑身湿透、伤痕累累。但靠着这个精准定位,他们打出了一口水井,每天涌水量达480吨。

截至2020年底,自治区地矿局共完成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8万多平方公里的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在71个县市区施工勘探钻孔4570个,总进尺47万多米;成井3000多口,水井总出水量达79.57万吨/日,改变了187万山区乡亲‘吃水望天’的历史。

寻矿路上被马蜂蜇至休克

1986年参加工作的覃定量,也是广西第四地质队的队员,他和队友跋山涉水、夜宿星辰寻找国家紧缺的矿藏。在30多年的找矿生涯中,他经常背着干粮,出没在山野里,靠自己割草、砍柴造一条路出来。

有一次,他和一名队友在西大明山被马蜂疯狂攻击,队友跳下2米多高的山坡,还是被蜇至休克。覃定量挥动手里的砍柴刀,将马蜂击退。之后,他用随身携带的蛇药将队友救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