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全国第3位!福建14个县域进入数字乡村指数“百强县”

时间:2022-07-06 09:58:25       来源:福建日报

自动播种速度提高到人工播种的120倍,一个人就可看管8万羽鸡,从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到人工智能养殖,再到眼下的直播带货、村民办事、乡村治理……数字化,正加速融入乡村、改变乡村。

日前,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联合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2020”中显示,福建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列全国第3位,包括莆田市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在内的福建14个县域进入数字乡村指数“百强县”。

在大力倡导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的肌理、乡村发展的路径、乡村治理的格局都在被重塑。

更主动,全域管理“一张图”

“以前每到汛期,我们都要给包片干部打电话,雨天大家都要穿着雨衣、打着手电挨个地点去巡查。现在方便多了,大家打开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河道水位情况,地质灾害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避免消耗人力物力。”经上个月连续20多天雨天的考验,5G+数字乡村云平台让黄石镇惠下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贵对这一防汛神器赞不绝口。

惠下村水系发达,村里的和平河是木兰溪支流之一,近年来通过河道整治和景观提升,和平河扮靓了村居生活。如今,数字化监测系统为河道安上了天眼,为汛期里的村居安全保驾护航。

在惠下村部数字乡村云平台的大屏上,清晰可见全村“一张图”各个数据,在“平安监控”的加持下,河道全方位监控画面尽收眼底,网格员可随时观测河道水位变化情况,以便第一时间应对汛情。吴金贵说,防汛保障期间,村委通过该平台的指挥调度模块,一键通知相关人员参加防汛保障会议。通过平台的语音短信功能,平台自动电话调度相关人员,实现信息不疏漏。

数字让乡村治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向,受益最大的则是群众。

“村里的郭老汉家中智能水表12小时没动静。”仙游度尾镇励山村的“数字砺山”平台传来反常信号预警,村网格员马上拨打独居老人郭老汉的电话,后确认老人因有事出门方才解除警报。

今年初,涵盖数字化管理、村民网格、村务通知、平安乡村、智慧消防等应用场景的“数字砺山”平台投入使用。村里为所有老人加装智能水表,并设置12小时未走动就自动预警反馈提示,收到信息后,网格员第一时间联系探视。

数字化让牵挂精确到分秒,也让村民开始解锁在乡创业的新密码。

“点开‘数字蒋山村’公众号,进入特产商城,就可以找到我在卖的蒋山紫菜。”村民蒋家峰说,随着“中国紫菜第一村”名号越来越响,下蒋广袤的滩涂就是富民的风水宝地,手机则成为新农具,得益于平台推广,他养殖的20亩紫菜每年能收成20多万元。

过去在仙游钟山镇鸣和村,村民打电话要满山找信号,如今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小九寨沟”逐渐被人发现。“青翠的山林掩映着一片蓝绿色的湖水,真的很漂亮!”市民张先生在社交平台小红书APP上发布视频,美丽的景致赢得不少点赞,也为村里的张阿婆带来一份卖水卖零食的“副业”……

数字化正一点点撬动乡村未来的支点,闭塞的“乡土中国”开始向开放的“数字乡村”转变。

更智慧,产业发展再提速

信息传播正从外到内渗透,数字化则助力乡村发展从内而外打破固有的被动模式,向乡村发展的更多领域拓展。

“辛苦一年,才赚了5万多元。”即使是大山里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也对春季里的几场霜冻束手无策。枇杷季一过,种了10多年枇杷的刘清明终于决定对果园里的100多棵解放钟枇杷树进行品种改良。城厢区常太镇溪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剑平给老刘算了一笔账,白肉枇杷价格是“解放钟”等红肉枇杷的4~6倍,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前者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收益。

老刘心里明白,改良的代价是得守得住3年左右不挂果的空窗期。让他下决心的关键正是村里的5G智慧果园里,批发价1公斤36元还供不应求的白肉枇杷种植示范,解决了果贱伤农的难点。

钟灵毓秀的常太镇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全镇共有8000多农户从事枇杷生产,枇杷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常太镇与大臣智链科技公司共建“常太镇5G智慧果园——区块链枇杷”项目,应用物联网技术,建成智能化的生长环境采集系统,对果园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实时监测,采用节水、节肥、省电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数字化种果。

“经过科学种植,施有机肥,提升果树免疫力,结出的枇杷品质高,自然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王剑平说,智慧果园还推出“线上认养、线下代管、果品直邮、云端体验”云体验模式,城里的客户在小程序就可以观看果园现场的视频直播展示,实时监控枇杷树生长状况。

“来自中国枇杷之乡的白肉枇杷,欢迎预订。”如今,山里的果农们对直播带货早已不陌生,打开手机就能卖货。同时,依托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常太镇采用“国企+合作社+农户”模式,聚力种好“一颗枇杷”,打造“圳湖”品牌,让村民共建共享品牌红利。

在智慧农业体系的帮助下,常太枇杷越来越甜,而在灵川镇桂山村里,50多万羽蛋鸡也过上了“智慧生活”。

“一旦鸡舍温度到30℃,水帘会自动开始运作,鸡舍内环境控制系统会根据环境自动调节鸡舍小气候。”莆田天顺利邦现代智能化蛋鸡项目负责人熊毅超打开物联网大屏,鸡舍内温湿度、通风、负压等多种实时环控参数一目了然。在近千个物联网传感器和自动执行机构共同作用下,设备自动集蛋、自动喂料、自动集粪,工人只需一键启动,就可管理一栋鸡舍内的8万羽鸡。

作为莆田市首个现代智能化蛋鸡项目,天顺利邦填补了莆田鲜蛋生产的空白,将鸡养建在数据链上,健康的鸡产安全的蛋。据统计,天顺利邦现有56万羽存栏产蛋鸡,年产鲜蛋11000吨,年产值1.5亿元。

动动手指就是农忙,如今在莆田早已不是稀罕事。仙游县赖店镇罗峰村里的意达种苗生产科研基地,智能播种速度是工人播种的120倍,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喷药,可节约30%的农药和40%的用水量……近年来,莆田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改造,不断加大数字工厂、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农业面源污染智能化等项目建设,让乡村振兴速度飞起来。

更融合,乡村文化再激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农村富裕富足的美好图景,是乡村振兴的不变向往。

白塘映秋月,绿水照古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便坐落于美丽的白塘湖湖畔,湖两岸密布10余座明清古民居,数座宋朝古祠堂,“三间厢”“五间厢”“七间厢”的古老民居里,清晰可见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等莆仙特色古民居古建细节……

这番江南韵味十足的画面,如今不用亲临现场就可以看到。打开“醉美洋尾”小程序,在旅游导览版块,每个景点、特色古民居不仅标注出方位,还可以点开看文字介绍,听语音解说,点击前往,即刻跳出导航……

“在5G+数字乡村平台上融合洋尾村全域‘治安监控管理+应急调度管理+古历史建筑管理+支部智慧党建工作’模块,同时开发‘醉美洋尾’景区地图导览小程序,实现洋尾村历史文化景点、参观路线、古建筑群等内容的线上集中展示和推介。”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政企客户部研发团队负责人陈满向记者介绍,洋尾村还安装了河道周界监控+智慧垃圾屋定点投放识别监控,如今覆盖全村的206路平安监控让“醉美洋尾”不仅美在云端,也美在脚下。

“我们正在为‘数字兴山’设计方案,主要围绕基层治理、村务党建、服务民生、农旅融合等方面设计多场景应用模式。”莆田市云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茂林认为,数字乡村的前期规划很重要,最大限度挖掘当地特色,设计出有当地自然文化基因的平台,有助于实现数字化与人格化的相互兼容、优势互补。

在“数字兴山”的项目规划中,许茂林团队在兴山的数字文旅内容上下了不少巧思:以成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的上宫支部旧址为原型设计出时下流行的“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馆。“数字乡村落地项目,依然离不开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许茂林说,5G时代背景下,乡土乡风拥抱数字化已成为传统元素再创新的文化自信现象,甚至是乡村振兴的一张重要底牌。

4月1日,在“天下妈祖回娘家”暨湄洲妈祖祖庙云祈福活动中,超过156.2万人次在线参与。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湄洲岛各景区景点、酒店民宿、餐饮购物、旅游服务逐步用数赋智,实现一部手机游湄洲。当前,莆田正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乡愁文旅竞争力开始助力乡村振兴拥抱新舞台。

标签: 许茂林团队 数字兴山 莆田市云天科技 服务民生 农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