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

“土疙瘩”变增收“金疙瘩”?红土地镇大力发展洋芋品牌化种植

时间:2022-09-05 10:40:12       来源:都市时报

眼下正值东川大洋芋丰收时节,红土地镇的12000多亩洋芋地里,随处可见村民采收洋芋的场景,整个红土大地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红土地镇海拔1500—4000多米,山高坡陡,立体气候明显,这里种出的洋芋质地酥松、表皮粉糯,且价格便宜,深受市场欢迎。今年,红土地镇共种植洋芋12372亩,产量19000吨,预计产值3100万元。近年来,红土地镇大力发展洋芋品牌化种植,运用科技手段为洋芋产业助力,同时组建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曾经的“土疙瘩”变成红土地上的增收“金疙瘩”,以农业谋划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9月1日上午,在村民王锁坤的洋芋地里,七八个人正在忙碌着,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洋芋被不断刨出来,摆满了田间地头。王锁坤家中有20余亩土地,往年外出务工的他,近年来返乡种洋芋。王锁坤说:“因为疫情,外出务工不便,而且种洋芋的收入也不错,还方便照顾家人。”王锁坤说,今年的洋芋长势良好,亩产在1.7吨左右,1公斤马铃薯卖3元,除去成本,每亩地有2000多元的收益。

炭房村:

多措并举助增收

除了花沟村的洋芋,在红土地镇,炭房村的洋芋种植规模最大,品牌效益也最明显。

炭房村地处“滇中之脊”的轿子雪山东坡,这里山高坡陡,海拔2400—3500米,空气质量好,属高山气候,特别适合东川大洋芋的种植。至今,炭房村种植洋芋的历史已有数十年。

近年来,炭房村大洋芋种植坚持走精品路线,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目前,炭房村洋芋已声名在外,进入“东川大洋芋”地理标志认证范围,并于2019年成功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炭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勇介绍,炭房村的东川大洋芋每年2月份开始种植,8月份开始收获。今年共有两个洋芋种植基地落地炭房村,现已建设洋芋种植基地300亩,其中种植250亩“开花薯1号”、50亩“开花薯2号”,预计总产量将超过500吨。

为了调动农户种植洋芋的积极性,红土地镇对今年种植开花洋芋的农户每亩补贴600元,并为农户发放肥料和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当地种植的洋芋,品质和产量逐年提升,产量从亩产1.4吨—1.5吨提高到了1.7吨—1.8吨。

同时,炭房村还专门成立洋芋务工队伍,聘请村内收入不达标、生活困难的村民从事洋芋的采挖、搬运等,工资标准为重体力男工150元/每天,轻体力女工100元/每天。截至目前,已带动村内群众务工50余人次。

为了解决洋芋的销售问题,红土地镇协助炭房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栽种前签订采收协议,按3元/公斤收购,收购来的洋芋,由合作社分级挑选后再对外销售。今年,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全村洋芋种植户已超过100户,平均帮助每户每亩增收2000多元。

仓房村:

明年将种1000亩七彩洋芋

除了东川大洋芋,红土地镇还大力推广种植七彩洋芋。红土地镇东南端的仓房村属于半山区,有耕地11000亩,人均耕地5.07亩。为充分利用仓房村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让群众富起来,让农业旺起来,在红土地镇的统筹安排下,仓房村开始大规模种植七彩洋芋。今年,仓房村已经种植七彩洋芋200亩,亩产1200公斤,按3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3600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仓房村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种植、收购、加工等环节串联起来,做大做强洋芋产业。预计2023年,仓房村的七彩洋芋种植面积将达1000亩。

近年来,东川区依托打造“东川大洋芋”品牌红利,在省、市、区各级农科和主管部门大力帮助下,洋芋种植脱毒改良、新品种增产获得成功,红土地镇的老百姓也在洋芋产业中实现了增收致富。

标签: 红土地镇 七彩洋芋 红土地镇东南端 龙头企业 东川大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