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

深圳为什么这么拼?取舍见真章

时间:2022-03-25 10:55:42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人很拼,深圳企业很拼,深圳这座城很拼。

3月21日,“深圳速度”全力返场,“深圳活力”迅速攀升。这一天,地铁再现通勤人流,高峰期加开班次;这一天,用电量恢复常态,甚至还有增长;这一天,两艘国际集装箱班轮靠泊大铲湾码头,深圳港3月保持着每天6.4万标箱的吞吐量;这一天,华为深圳园区运营正常,而全市行业龙头企业两天前就已全面实现正常运行。

深圳为什么这么拼?

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GDP超3万亿元的经济龙头,总额超过3.5万亿元的外贸重镇。有着这三个定位,深圳不仅不能不拼,而且必须拼尽全力。

取舍是权衡选择,更是一种追求与格局。

深圳算大账,不是只算小账;看全局,不是只看局部;谋长远,不是只谋眼下。

肩上有重任,心中有天平,取舍见真章。

人民至上,生命无价。为了2000多万市民的生命健康,深圳必须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口岸城市,为国把关。深圳守卫的防线容不得任何松懈,这里是拦截新冠变异毒株的第一线,也是支持香港抗疫的第一线。

“双链”龙头,全球关注。放在更大的坐标系里,深圳元素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稳住一城某种程度上就是稳住预期。

“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传递出明确信号。

理解“最小代价”和“最大效果”,深圳的应对之策是“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实现“精准防”,方可“稳增长”;取得“稳增长”,达到“惠民生”;实现“惠民生”,推进“精准防”。三条应对,环环相扣,同频共进。

如此应对,源于实践。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深圳增长实现“深V反转”,GDP从一季度的负增长6.6%,到上半年在大城市中率先转正,再到全年创下3.6%的增幅;这一年,中国GDP首超100万亿元,从一季度下降6.8%到全年实现2.3%正增长,在低迷的全球经济中一枝独秀。

取得这些成绩,关键在于中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为经济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再加上拥有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国得以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彼时,全球经济正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世界各国还在为应对疫情疲于奔命。

2021年,深圳GDP首度超过3万亿,贡献了全国2.6%的生产总值;这一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万亿元,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向前的主力军。

新冠大流行进入第三年,时已过但境未迁。专家已有定论,鉴于中国人口众多等实际国情,再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更高、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隐匿性更强,动态清零是必然之选,而这也是必须付出的“最小代价”。

过于计较眼前,必然有损长远。防控与发展“两手抓”,深圳不纠结;实现“双统筹”,深圳不惜力。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2022年前两个月,深圳市累计进出口50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2877.1亿元,增长3.1%;进口2190.7亿元,增长3.1%。

深圳这么拼,是因为深圳知道,机会转瞬即逝,主动才有作为。

网上有一句话:你永远可以相信深圳力量。“深圳力量”是什么?就是深圳的战疫决心,就是深圳的治理水平,就是深圳的发展韧性。

面对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国是全球普遍的不确定性中那个罕见的确定性,而深圳更是确定性的代表之一。用行动投票,外资相信“深圳力量”:2020年,深圳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434个,实际使用外资86.83亿美元,增长11.8%;2021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个,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达到历史新高。

外商纷至沓来、外资加速流入,信心来自于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来自于坚持不变的开放预期,来自于独特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及深圳的优势还应加上一条,因为这边风景独好。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阴晴不定。因为坚持抗疫,中国及深圳经济持续稳中有进。在跨国公司这两年的财务年报中,中国市场业绩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稳定才能发展,稳定就是财富,而资本总是追逐“水草丰美处”。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是大趋势,但这和“窗口期”并不相悖。

深圳这么拼,就是做好自己,让长板更长,让实力更强,从而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

外商与外资是深圳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放在更长的发展周期,当深圳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深圳就能抵御产业链外移风险,“双链”优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深圳这么拼,是在拼未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深圳这么拼,是因为深圳善于总结。过往的经验表明,机会都是拼出来的。如果总是孜孜于眼前利益,深圳不会是现在的深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地,深圳主动放弃“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红利,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舍弃自身比较优势明智吗?科技几近空白的深圳能行吗?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变成全球金融海啸,深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深圳会不会陷入产业空心化?科研力量基础薄弱的深圳能行吗?

事实胜于雄辩。2021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近四成,成为深圳稳中有进的中流砥柱;202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5.4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小到企业成长,大到城市发展,风险总是不请自来,机会也总是相伴相生。自强者,直面挑战化危为机。

疫情的暴发是一桩令整个世界都未曾料到的“黑天鹅”事件,其走向至今难有定论。既如此,不如摒弃侥幸之念,厚积分秒之功。

深圳如何拼?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深圳保持定力,提升实力。

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是最佳选择;在战疫中加强科研攻关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主动提升。深圳战疫,科技力量大显身手。手机里的健康码、隔离酒店的机器人、运送物资的无人车、越来越快的核酸检测速度……与此同时,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深圳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占GDP比重约30%,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与发展经济,就是这样一体两面。应对外部冲击和自我实力提升,也是同步进行。

为生命至上而拼,为责任担当而拼,为民生福祉而拼,为稳定发展而拼,为未来预期而拼。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深圳拼尽全力。

标签: 深圳经济 产业增加值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