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伙伴计划”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

时间:2022-03-30 09:28:56       来源:国际商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不断完善微观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多地积极开展部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

通过梳理各地已发布的政策举措,东莞提出,将提升“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数字化应用能力,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甘肃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每年新增1万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云率达到95%以上,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苏州提出,通过“智能制造伙伴计划”汇聚政府伙伴、需求伙伴、服务伙伴、协同伙伴四大合作伙伴提供场景开放、供需对接、评估诊断等服务,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亦明确,将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更快、更好、更多地拥抱数字经济。

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很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并不明确,特别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改善经营状况,也不清楚怎样利用数字工具实现业务转型。

“数字工具是把双刃剑,企业用得好就收益大,用不好则可能形成较大的沉没成本。”刘向东进一步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次性投入,随着技术更迭,数据系统转换成本较高,企业需要明确试错成本和学习成本是否会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而且利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可能会对企业既有业务流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或会让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员工产生抵触心理,这也会造成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不足和准备不充分。”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进入新产业、形成新模式、运用新技术存在畏难情绪。而且不少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技术能力,没有足够的人才和资源来支撑。

基于此,盘和林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既要了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提高对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认知,也要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所在,并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此外,既要在企业内部培育数字化人才,也要从外部引入掌握数字技术的企业助其进行改造。

刘向东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上下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加大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数字技能。同时为缓解企业对少数高技能人才的依赖,要及时帮助员工掌握必备的数字化技能。

“还需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在考虑到产出比的前提下,在数字化转型中引入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使其能够‘锦上添花’。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中,如主动参与龙头带动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依托全链条数字化系统融入到与大企业的融通发展中。”刘向东说。

标签: 专精特新 智能制造伙伴计划 中小企业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